11月6日,2025“国际互联网小镇”发布活动暨乌镇互联网文化集聚区启动仪式在桐乡乌镇举行。本次活动由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导,中共桐乡市委、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,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十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。

从“互联网之镇”,到“智能化创新策源地”
近年来,桐乡在总结数字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,将智能网联汽车确立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突破口,把汽车产业链延伸到数据链、算力链和人才链上,推动数字经济由信息互联向智能协同跃升。
从十年前的“互联网大会举办地”,到今天的“智能汽车创新策源地”,乌镇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产业形态的更新,更体现在城市逻辑的重构,实现了从“世界会场”到“创新高地”,再到“智能引领地”的跨越,标志着桐乡的发展正在由“互联网+”迈向“人工智能+”的深度转型阶段。
业内专家认为,这种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赛道,正成为桐乡构建未来产业体系、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

目前,桐乡已在全国率先建成“智算+超算”双中心格局。依托“乌镇之光”国家超算中心与联通智算中心,桐乡构建起覆盖数据汇聚、算法训练、模型验证、安全测试的全链条体系,为人工智能、大模型训练、自动驾驶仿真等场景提供强劲算力支撑。这一体系的落地,使桐乡成为全国少数同时具备算力基础、数据资源与应用生态三大能力的城市之一。
桐乡市委书记王坚表示,乌镇的发展从未停步,“我们要让AI真正融入产业和城市肌理,让桐乡成为智能时代的实践样本”。
多位与会嘉宾认为,乌镇正在从“互联网的舞台”转向“智能化的策源地”,形成从标准研发到场景验证的全链创新体系。
面向未来,桐乡将继续深化“智造+智算+智联”的融合发展,依托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的产业集聚优势,打造电动智能、虚实融合、普惠共享的三座“AI之城”,让“智能制造”成为桐乡的新名片。
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引擎,构建“AI产业共同体”
如果说“从互联网之镇到智能汽车之城”标志着桐乡发展的方向,那构建“产业共同体”构建就是动力源。围绕打造“智能时代先行样本”的目标,桐乡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牵引,逐步形成以智能汽车为核心、以算力为支撑、以文化为延展的“AI产业共同体”。
在智能化浪潮中,汽车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最密集的产业场景,桐乡聚焦“车路云一体化”,全面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体系。活动现场,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宣布成立“桐乡智能网联汽车数智技术研究院”,建设涵盖数据生成、模型训练、测试认证、安全监测的智能汽车科研体系,形成全国领先的车路数据闭环标准。“智能网联汽车数智技术创新大学联盟”的启动,更是汇聚清华、中科大等高校力量,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创新活力。

科技创新的竞争本质是算力竞争,依托乌镇之光与智算中心双引擎,桐乡不断强化算力供给。发布会上,中科曙光“AI计算千卡超节点”项目的发布,为万亿参数级大模型训练、智能驾驶仿真提供了高性能支撑;华为—乌镇公共实训基地的启用,则通过“政企校”合作模式,依托鸿蒙、昇腾、鲲鹏等国产根技术体系,培育复合型人才梯队。
在科技与产业之外,桐乡以文化创新拓展数字经济边界。“文化+科技+产业”的融合模式,让“国际互联网小镇”不仅是产业空间,更成为生活场景,从创新高地成长为情感共鸣的未来城市样本。

经过十年发展,桐乡坚持以“数字赋能产业、产业带动城市”的发展思路,让乌镇从“会议小镇”成长为“智能之城”。目前,桐乡已引进福瑞泰克、佑驾创新、南都锂电、寅家电子等30余家智能汽车产业链企业,形成涵盖核心算法、电子控制、测试验证的完整链条;全市数字经济企业超过1200家,占规上工业产值七成以上。
展望未来,桐乡将持续推进“智算桐乡”“智造强市”战略,依托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,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和AI产业高地,在长三角数字经济版图中写下属于桐乡的高质量发展篇章。(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)












